熱點聚焦更多>>
貫標培訓通知(第一期)
協會動態更多>>
聯系我們
中國光協LED顯示應用分會傳真:021-52703216
電話:021-52703216
通信:上海普陀區中江路879號1幢301室
郵政編碼:200333
自2012年10月份以來,IPO已經暫停達5個月之久。此外,證監會嚴厲的IPO財務審查風暴愈演愈烈,截至今年4月日,數家擬上市LED企業在IPO前夜選擇“撤回材料”,結果來得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企業為何在巨大利益面前主動放棄上市?LED企業在前夜應該做好哪些功課?除了猶如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上市之路,LED企業還有哪些融資途徑?
折戟IPO
據公開信息顯示,2012年末,證監會下令對IPO在審企業掀起財務核查風暴,要求各保薦機構、會計師事務所要特別關注發行人是否存在自我交易、關聯方代為支付成本費用、與利益群體(這里指保薦機構、PE機構等)發生交易往來、體外資金支付貨款、壓低員工薪金、調控期間費用等12項粉飾或操縱利潤情形,并規定發行人及中介機構需在2013年3月日前提交自查報告,在此基礎上再組織抽查。
截至4月3日,受此影響,以LED相關業務為主營業務的公司中,年度已終止審查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報企業名單為大連路明發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云南藍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金立翔藝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迪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翠濤自動化設備股份有限公司等數家LED公司。
張華是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的信息技術行業投資副總監,他所在的公司曾投資了勤上光電(002638.SZ)、洲明科技(300232.SZ)、大連路明、聚作照明、匡通電子、浪潮華光等涉及上中下游產業鏈的LED企業,其中成功登上資本市場的有勤上光電和洲明科技,而大連路明則已被證監會發審委終止審查。
深創投早在2000年就投資了大連路明,當時的大連路明與三安光電、乾照光電等公司市場份額相差無幾。如今,三安光電、乾照光電早在資本市場叱咤多年,大連路明卻最終不得不止步IPO之路。
為何撤單
相關知情人士透露,大連路明存在內部管理混亂、關聯交易、賬務不明確、業務不具增長性、缺乏核心競爭力等問題。
但大連路明走到今天這一步,張華直言:“2000年大連路明就開始布局LED,但是最終沒能像三安光電那樣快速發展,這是一件很失敗的事情。2008年到2011年是顯示屏最好的年代,它也沒能做起來,比它晚布局的乾照光電、士蘭明芯、華燦光電都起來了,只能遺憾地說是企業內部的原因。”
與大連路明一樣,折戟IPO的還有云南藍晶、北京金立翔、生迪光電、翠濤自動化等公司。張華分析稱:“由于2011年以來藍寶石襯底價格的持續低迷,云南藍晶財務狀況肯定不過關。此外也有傳言其設備出資不實,比如沒有開票、虛增注冊資本等,最關鍵還是主營業務缺乏持續高增長性。”
據了解,創業板首發上市管理辦法對企業的財務狀況有兩條明確規定:一是最近兩年連續盈利,凈利潤累計不少于1000萬元,且持續增長;二是最近一年盈利,且凈利潤不少于500萬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少于5000萬元,最近兩年營業收入增長率均不低于30%。“如果行業處于快速增長的階段,銷售額、毛利率都在持續增長,上市之后至少有兩三年的持續增長,這是證監會期望看到的情況,但你看LED領域的企業去年基本上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業績下滑。”一位券商投行人士表示。
今年1月4日,證監會對南大光電(300346)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督,原因之一就是南大光電上市后業績大幅下滑。公司于去年7月26日在《首次公開發行并在創業板上市發行公告》中披露凈利潤同比下降約20%,于去年8月7日在上市首日風險提示公告中披露“實現歸屬于發行人股東的凈利潤比去年同期下降27.71%”、“經初步估計,2012年1-9月公司凈利潤同比下滑約為40%左右”,后來實際下滑幅度為52.42%。
證監會不只是擔心業績變臉的問題,持續增長性也是考核要素之一。
“北京金立翔的主營業務是顯示屏,這一細分市場的增長性是可以預見的持續低迷。如果以純顯示屏業務來上市,第二年業績肯定會出現下滑。只要是LED顯示屏企業上報材料,如果沒有很強的業績增長點,肯定被證監會退回來。”張華如此認為。
而對于翠濤自動化,張華認為,設備取決于下游客戶對產能的持續增長帶來的二次增長,如果下游客戶擴充產能的積極性很差,甚至是不擴產,那設備廠商的業績會很難看,證監會應該是有這方面的顧慮。
另尋出路
肖靈是深圳市聚作照明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她也在持續關注證監會發布的各類信息,更關注的是擬上市LED公司上報材料前后的具體進展。
最近各大財經媒體曝出勤上光電、三安光電的丑聞,再加上早前部分上市公司業績頻繁變臉。如今得知有數家LED企業終止審查,肖靈頗有感觸:“LED行業真是多災多難,證監會是不是對LED企業有負面看法,上市之后鬧出那么多丑聞,證監會是不是懷疑整個LED行業都在做假,會不會有先入為主的印象。”
暫且拋開證監會的看法,擬上市公司是否存在財務包裝、業績水分是否過多、是否存在虛報瞞報,這都是擬上市公司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財務報表堅決不能做假,這是最根本的底線。”面對擬上市公司或輕或重的“財務包裝”,某券商人士表示。而近期創業板造假上市第一案——萬福生科(300268)財務造假欺詐上市,將很有可能成為首家退市的創業板上市公司。
上市本來就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現在LED企業上市之路更加坎坷。除了上市,LED企業還可以另尋出路,一是轉戰新三板,二是尋求兼并重組,三是抱團取暖、合伙上市。
同時,新三板市場的發展,為PE、VC提供一個很好的以外的退出方式,或許中小企業擔心的融資問題有望得到緩解。